Edit This Menu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雕光琢影8-2 影像的色彩調校

四、HDR高動態範圍
                動態範圍是指影像最亮與最暗之間能夠記錄的亮度範圍。在現實世界中,光線的亮度範圍遠遠超出人類的視覺範圍;而數位相機、電腦顯示器和列印所能攫取和重現的範圍又比人類的視覺範圍還小。因此,面對反差極大的場景,如何控制反差,一直是攝影面對的課題。傳統以來,攝影家所面臨的是有限的動態範圍,所以在拍攝時必須選擇場景中最重要的曝光依據點,甚或犧牲亮部或暗部。
                高動態範圍(HDR)影像開啟另一個新世界,因爲他們可以記錄現實世界的整個動態範圍。一幅HDR影像會儲存現實場景中所有的流明值於影像中,調整一幅HDR影像的曝光度,就像在攝影時調整曝光度一樣。這種能力使我們可以同時記錄真實世界具有高對比的光照效果。

()、製作HDR影像的攝影
             要製作HDR影像,在拍攝時宜注意:
1、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足夠紀錄完整場景亮度的影像57張,至少要3張。
2、兩張之間的曝光度應該相差12EV。若使用相機的自動包圍式曝光,請確認曝光度的變化要夠大。
3相機設M(手動)F(光圈優先式)拍攝時不改變光圈以免改變景深,而以改變快門速度為主。ISO設低,並設定連拍模式,做不同曝光量的拍攝。
4、不要改變場景光源或景物位置。
()、將影像合併至HDR
1選擇檔案\自動\合併為 HDR Pro
2 在對話框中,按一下「瀏覽」以選取為製作HDR所拍攝的一序列影像檔。如果拍攝時是手持相機,請選取「嘗試自動對齊來源影像」。完成後,按確定。 (8-39)
8-39:於合併為HDR Pro對話框中,輸入要製作HDR的影像檔。
()、儲存為32位元的HDR
                在合併為HDR Pro的設定框裡,會結合多個相同場景但不同曝光量的影像,成為一個HDR影像的完整動態範圍。在設定框右上的模式,可選擇合併影像後的位元深度。
                選擇32位元的浮點數值表示法,才能儲存所有HDR影像的完整動態範圍,故32(位元/色版)的影像又稱為高動態範圍(HDR)影像。相對的,非浮點的8位元與16位元影像檔,只能儲存從黑色到紙張白色的明度值,是現實世界中動態範圍的極小部分。
                建議儲存為32 位元的HDR影像,後續如果需要調整或列印輸出,再將影像轉換為168位元的影像,到時一樣可以做在此的轉換調整。選擇32位元時,只有「設定最亮點預視的選項,移動滑桿只會調整影像預視,不會影響檔案資料,所有HDR影像資料都保存在合併檔中。(8-40)
圖87-40:合併不同曝光度的影像來建立HDR影像,選擇32位元模式,只有「設定最亮點預視」的選項
()、儲存為16位元或8位元的選項
                若在模式中選擇16位元8位元影像,可以從預設集選單中選取一種色調對應的預設,以套用各種不同的HDR設定,範圍可從單色、擬真到超現實。(8-41)
8-41:選擇更加飽和的預設效果。
                若要自己做調整,於模式右方選「局部適應」,局部適應是透過調整整個影像的局部亮度區域,來調整HDR色調。其設定選項為:
1邊緣光暈:
半徑:指定局部亮度區域的大小。
強度:指定兩個像素的色調值必須相差多少,才不再屬於相同的亮度區域。
2色調和細部
Gamma動態範圍在Gamma設定為1.0時最大,設定值低會強調中間調,設定值高則強調亮部和陰影。
曝光度:數值高低反映整體亮度。
細部:用以調整銳利度
陰影和亮部:調整這些區域,使變亮或變暗。
3、顏色
自然飽和度:可提高低飽和顏色的飽和度,並抑制對高飽和顏色的剪裁。
飽和度:會調整所有顏色的飽和度。
4、曲線
                在曲線圖裡顯示原始32位元影像中的明度值,水平軸上的紅色刻度是以一個EV為增量。根據預設,色調曲線與色階分佈圖會將您進行的變更均勻分配至各點。若不想受此限制並想套用更多調整,可在曲線上插入控制點後,選取「轉折角」選項,則當您插入並移動第二個控制點時,曲線就會變成尖角。(8-42)
8-42:選「局部適應」模式後,調整各選項,並做曲線的轉折角設定。
除「局部適應」模式外,還有其他色調對應的方法:
均勻分配色階分佈圖:此選項不需要做調整,自動壓縮HDR影像的動態範圍,同時嘗試保留一些對比。
曝光度與Gamma可調整HDR影像的亮度和對比。移動曝光度滑桿可調整亮度,移動Gamma滑桿可調整對比。
亮部壓縮:此選項不需要做調整,會自動壓縮HDR影像中的亮部值,使它落在816位元影像檔的明度值範圍內。
()32位元轉換為168位元影像
                您可以將32位元HDR影像轉換為168位元的影像,以使用某些Photoshop的調整或設定功能。轉換方法:
                 在Photoshop中開啟32位元HDR影像,然後選擇「影像\模式\ 16位元/色版或8 位元/色版。出現「HDR色調」調整對話框,其選項及調整方法與前述合併為HDR Pro「局部適應」設定相同,依所要的效果調整完後,按確定完成轉換。(8-43)
8-4332位元的HDR影像檔轉換為816位元時,出現的「HDR色調」對話框。
()、調整32位元HDR影像
                  在Photoshop中,您可以選擇影像\調整\HDR色調(CS5才有)影像\調整\曝光度,編輯32位元的HDR影像HDR色調調整和曝光度主要是設計給32位元HDR影像使用,但也可以套用至 16 位元和 8 位元影像,建立類似HDR的效果。
                調整HDR影像的曝光度時,在曝光度對話框裡的選項:
曝光度:調整色調階的亮部端,但儘量降低對極暗陰影的影響。
偏移量:使陰影和中間調變暗,但儘量降低對亮部的影響。
Gamma校正:調整影像的對比(8-44)
8-44:曝光度的設定對話框。
五、陰影亮部的抑制
                要針對亮部或陰影做局部性的調整,首先必須先瞭解如何選取陰影、亮部或影像的局部,才能據以控制。
Photoshop裡可以做陰影、亮部選取或色調控制的主要有:
1、由選取\顏色範圍對話框裡,選亮部、中間、暗部之選取範圍。
2、由「選取顏色」調整圖層裡,選白色,中間調、黑色選項。
3、選取各色版為控制亮部或暗部之選區。
4、由圖層的混合選項,控制亮部或暗部。
()、使用選取\顏色範圍
要抑制亮部:
1、開啟圖檔,執行選取\顏色範圍,出現「顏色範圍」對話框。
2、由「選取」選單裡面選「亮部」選項。按確定後,出現選取範圍。(8-45)
8-45:顏色範圍的亮部選項。
3、執行選取\修改\羽化,或按Shift+F6,設定適當的羽化量。
4、新增曲線調整圖層,亮部範圍成為遮色片。若不調曲線,只要選用混合模式為色彩增值,亮部便可加深。或將曲線調暗,必要時再以遮色片微調。
要提亮陰影:
方法同上,只是步驟2選取陰影。步驟4混合模式改為濾色,或將曲線調亮,便可。
()、使用選取顏色
要抑制亮部:
1、開啟圖檔,選「選取顏色」調整圖層。
2、於顏色選單,選白色。白色即亮部的意思。
3、調整下方黑色滑桿,往左降低%,會提亮亮部,往右增加%,會抑制亮部。(8-46)
8-46:左圖:選取顏色選單裡的白色。右圖:往右調整黑色滑桿,抑制亮部。
要提亮陰影:
                方法同上,只是步驟2選取黑色(即暗部)。步驟3調整下方黑色滑桿,往左降低%,會提亮暗部,往右增加%,會加深暗部。註:使用此方法提亮陰影不宜太多,以免產生灰霧。
()、使用色版控制
方法一:使用套用影像的方法
要抑制亮部:
1、按Ctrl+J複製圖層,點選圖層面板下方的增加圖層遮色片按鈕,增加圖層遮色片。
2、點選圖層遮色片,選影像\套用影像。於對話框裡設定源為處理中之檔名、圖層選合併、色版選RGB、混合選色彩增值。按確定後,於圖層遮色片產生黑白的影像。(8-47)
8-47:套用影像的設定。
3將複製圖層混合模式設為色彩增值,便可加深亮部
                進一步的微調方法:1、再複製圖層,可產生加倍效果。2、降低圖層的不透明度,可減弱效果。3、修改圖層遮色片,可局部微調。
要提亮陰影:
                方法同上,只是步驟2套用影像時勾選負片效果。如此於圖層遮色片產生黑白負的影像。步驟3的混合模式設為濾色,便可提亮陰影
方法二:使用選取色版的方法
要抑制亮部:
1、開啟圖檔,於色版面板找出具最大對比的色版(藍色色版)
2、按Ctrl鍵,點擊藍色色版,產生選取範圍。
3、回到圖層面板,執行選取\修改\羽化,輸入適當的羽化值。
4、選曲線調整圖層,不必做調整,只要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色彩增值,便可加深亮部。
要提亮陰影:
方法同上。
只是步驟1要選暗部較亮的色版。
步驟3回到圖層面版後,按Shift +Ctrl+I反轉選取範圍,並按Shift+F6做適當的羽化。
步驟4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濾色,便可提亮陰影。(8-48)
8-48:提亮陰影的圖層設定。
 ()、使用圖層的混合選項
要抑制亮部:
1開啟圖檔。選曲線(或色階)調整圖層,整體調暗至亮部得到所要的深淺。
2、上一步驟使暗部同時加深,故要使用混合選項,回復暗部色調。其方法:在曲線調整圖層空白處按兩下,或按圖層面板下方的增加圖層樣式按鈕,選混合選項。於對話框的混合範圍下面,往右移動「此圖層」的黑色滑桿,使暗部回復正常,再按Alt鍵,分離三角滑桿,往左拉回半邊三角形,使色調自然漸變。 (8-49)
8-49左圖:以曲線調暗。右圖:以混合範圍的滑桿回復暗部,紅色箭頭指出黑色滑桿的設定。
要提亮陰影:
                 方法同上。只是步驟1曲線要整體提亮至暗部得到所要的深淺。步驟2要移動白色滑桿,使亮部回復正常。
六、局部的色調調整
()、局部加亮的方法
1、按圖層的「建立新圖層」按鈕,新增一個空白圖層。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濾色。
2、選筆刷工具,設定適當的大小及柔邊;不透明度不要太大,約10-20%左右。塗以白色,影像便可局部加亮。不夠亮可反覆塗抹加亮,若太亮可降低圖層的不透明度。若要局部減亮,可以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使圖層回到透明。(8-50)
8-50:新增空白圖層,混合模式選濾色,塗以白色便可局部加亮。
()、局部加暗的方法
1、按圖層的「建立新圖層」按鈕,新增一個空白圖層。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色彩增值。
2、選筆刷工具,設定類似上法,只是塗以黑色,影像便可局部加深。(8-51)
8-51:新增空白圖層,混合模式選色彩增值,塗以黑色便可局部加深。
()局部加亮與加暗的方法
1、選圖層\新增\圖層,於新增圖層對話框:模式選柔光,勾選「以柔光-中間調顏色填滿(50%灰階)」。(8-52)
8-52:新增一個混合模式為柔光,並填以50%灰的圖層。
2、產生一個50%灰的新圖層,但因為對比類的混合模式會使50%灰變透明,所以看起來沒有變化。
3、使用筆刷,在影像上塗以白色,影像便會變淺;塗以黑色影像便會加深。(8-53)
8-53
                在此,混合模式可以選覆蓋或柔光,柔光只會影響影像的明暗度,效果較自然。覆蓋不但會增加深淺,同時也會增加飽和度,使顏色更加濃豔。讀者可依需要選用。
■ 色彩的調校 ■
一、色彩平衡的指令
         當攝影或掃描的影像,整體或局部有色偏的現象,可以使用色彩平衡指令加以校正。其使用方法,可依據數位色彩原理一章所說的互補色關係,當要糾正某一色調時(如除去偏藍的色調),就要使用該色的互補色(即藍色的補色-黃色)
        另一方面,利用色彩平衡指令,也可以故意改變影像的色調,製造氣氛;或針對影像的亮部、中間調或暗部作局部的色彩調整。 
二、色相/飽和度指令
        色相/飽和度指令是色彩調校中蠻常使用的指令。利用此指令可以控制影像的色相、飽和度和明亮度。
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裡,新版有預設集選單,裡面有些預設效果,讀者可加以利用。
()色相:滑桿上不同的數值,表示在色相環上不同角度的色彩位置,-180+180,中間預設為0度,即紅色,正值是以逆時針方向來選取色相環的顏色,由紅往右依序為橙、黃、綠、到180度的青,負值為順時針方向的顏色,由紅往左依序為洋紅、紫、藍、到180度的青色。
()、飽和度:可以調整影像的飽和度,負值飽和度低,正值飽和度高。當飽和度為-100時,即去除飽和度,成為一張RGB的黑白影像。通常影像的飽和度若太低,顏色會顯得平淡,不夠突出。但若設得太高,可能會喪失影像細節,產生有色雜訊及不自然感,最嚴重的是超出色域範圍,色彩無法列印出來。可將檢視\色域警告打勾,若超出色域會以灰色顯示。色彩是否能印出,是由校對設定裡模擬的裝置而定,不同的印表機或印刷機,輸出的結果會有不同。
()、明亮:可以對整體畫面亮度進行調整,一樣負值明度低,正值明度高。
()、手型圖示:可以讓您直接在影像上某一顏色上按一下,往右拖移增加飽和度,往左拖移減弱飽和度。若按Ctrl鍵再拖移,可以改變色相。
()、上色:勾選此選項,可以得到單色調的畫面效果,您可以利用調整色相、飽和度和明亮度三種參數,獲得你想要的各種單色調效果。
()、分離顏色範圍
                 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上方的選單欄是主檔案時,各滑桿所影響的是整個影像的所有色彩。當你由選單中選取一個顏色時,則調整將限制在這個指定的顏色上。選取顏色後,下方的兩個色彩長條之間就會出現小滑桿。這些小滑桿表示調整將影響的顏色範圍:在垂直滑桿中間的顏色會受到完整的影響,而在垂直滑桿與三角滑桿間的顏色,則會受到部分影響(讓調整效果融入他色)
                 使用右下的滴管工具,在影像中點一下,則滑桿就會移動到所點選的顏色處,調整的影像就鎖定在該特定的色彩範圍。使用加號(+)滴管工具,在影像中點一下,則會增加所點選的色彩。使用減號(-)滴管工具,會從原本選取的顏色範圍內,減去您所點選的色彩。你也可以直接拉曳滑桿來定義色彩範圍。
分離色彩的方法:
1、新增「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選手型圖示,在影像中欲修改顏色的地方點按一下,於選單處自動顯示該處的顏色,同時分離顏色用的滑桿也會顯示出來。(8-54)
8-54
2、先拉曳色相滑桿,直到得到所要的顏色為止,必要時調飽和度及明亮度滑桿。若影像中還有未涵蓋的顏色範圍,使用加號滴管工具,加選欲改變的顏色,直到涵蓋所有範圍為止。為了避免顏色邊緣變化突兀,可將色帶兩側的三角滑桿往外拉離垂直滑桿。(8-55)
8-55
3、依需要,可依上法,為各色分別作色相/飽和度的調整圖層,然後利用調整圖層遮色片,塗掉多餘或不要的範圍。如上圖左下角的木板帶有椅子的顏色。
()、符合顏色指令
                符合顏色指令能讓兩張相片或兩個圖層中的色彩相符,也可以在同一個影像中讓兩個選取範圍色彩相符,或讓影像中的選取範圍與另一個影像中的選取範圍色彩相符。可使用於接圖時,如要讓兩張影像的天空顏色相符。或合成時,要讓人物與人物,或人物與環境景物的顏色相符時。
                符合顏色是使用來源檔的顏色,去改變目標檔的顏色,使兩者的色彩一致。因此開啟的圖檔,要先確認一個是要更改顏色的影像,也就是目標檔,應用時要設為作用影像或圖層。另一個影像為來源檔,即做為顏色取樣的影像若不做選取,色彩會施於整張圖。若做選取,會施於選取區。
1、載入兩張圖檔,一為來源,一為目標。因為調整圖層沒有符合顏色選項,所以目標檔宜先複製圖層,將效果做在複製圖層上,以利後續修改。(8-56)
8-56:左為取樣用的來源檔,右為要修改顏色的目標檔。
2、點選目標檔,執行影像\調整\符合顏色,於對話框下方來源處選來源檔(或圖層)。便會改變目標檔的顏色。再依需要,調整上面影像選項中的選項:
明度:提高或降低目標影像的亮度。
色彩強度:調整目標影像中顏色的飽和度。
淡化:控制在影像上套用的作用量。
中和:自動移除目標影像中的顏色投射。 (8-57)
8-57:執行符合顏色指令後,改變顏色的效果。
3、必要時,於目標的複製圖層上增加圖層遮色片,去除不必要的顏色。
 ()、取代顏色指令
              取代顏色,可以讓你選取影像中某特定的顏色,然後再取代這些顏色,改變成完全不一樣的顏色。此指令的上半部取用選取\顏色範圍的選取介面;而下半部是影像\調整\色相/飽和度的改色介面。因此使用時,先做選取,再做改色。
1、開啟檔案,複製圖層。使用此指令務必要複製圖層,以便去除不需要的顏色。
2執行影像\調整\取代顏色,出現取代顏色對話框。使用滴管工具,在影像或預視方框中按一下,選取要取代顏色的區域。於預視方框中會以白色顯示選取的範圍。(圖8-58)
8-58:以滴管點擊影像上的紅花,在預視方框中顯示白色的選取範圍。
3、按住Shift鍵,滑鼠在影像上拖移點選,以增加選取範圍;按住Alt鍵拖移點選,則會移除選取範圍。或使用「增加至樣本」滴管工具,增加選區;使用「從樣本中減去」滴管工具,移除選區。
4、於下方取代區,移動色相滑桿改變顏色,或者點擊顏色塊,使用「檢色器」選取替代的顏色。必要時調整彩度或明度。(8-59)
8-59
  偏色校正
                偏色校正有十幾種方法,如使用色階或曲線的色版、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選取顏色、色版混合器、相片濾鏡、套用色版、取代顏色、套用影像等皆可校色。同一偏色的影像,可以有多種的校正方法,有的效果較佳,有的效果較弱,會因影像的性質不同而不同。同一方法對A影像有效,對B影像就不一定,所以可以多試用幾種不同的方法。
一、使用曲線的色版
                 這是拍攝時設錯白平衡,所以影像嚴重偏青。使用曲線校正時,可選取個別的色版,將黑、白點滑桿移到色階分佈圖的兩端,可勾選「顯示色偏區域」選項,避免像素被剪裁。(8-60)
8-60:上圖為原稿。下圖為各色版先做粗調。
                接著,一面觀察影像上的顏色變化,一面再調整各色版的曲線,必要時調RGB色版,提亮、加深或增加對比。(8-61)
8-61:上圖為校正偏色後的影像;下圖為色版的微調。
 二、使用相片濾鏡指令
                因照明光源的色溫關係,影像有時會產生偏色,若只是單純色溫產生的偏色,可以使用相片濾鏡做顏色的校正。
1、開啟圖檔,點選相片濾鏡調整圖層。
2、於對話框選與偏色相反的濾鏡顏色。若必要,點選下方顏色,自訂顏色,並調整濃度至所需。
3、可以改變混合模式為柔光,以增加對比。或調整不透明度,以遮色片微調。(8-62)
8-62:左圖為原稿。選用相片濾鏡後,再自訂顏色及加強濃度(中圖),完成偏色校正的圖檔(右圖)
 三、以替換色版校正偏色
               偏色的影像,有時色版會反應出不正常的色調,檢視色版找出較正常的色版,以之替換其他色版,有時便能校正偏色。RGB影像的色版,其黑白灰階的分佈有一定的規則,一般正常拍攝的影像,通常R最亮、G正常、藍最暗。符合這個原則就是正常,違反這個原則其色彩必然會有問題。太暗或失去細節的色版,可以使用「套用影像」重建色版,才有可能修復。
()、檢視一個偏橙黃的影像,其藍色色版顯然太暗,沒有細部的調子。(8-63)
8-63
()、找出最正常的色版為綠色版。故以綠色色版套用到藍色色版上。其方法為:點選藍色色版,使反白為作用色版,再點選RGB色版前的眼睛,使顯示影像顏色。(如圖8-64)
8-64
()、選影像\套用影像,於對話框內色版選綠色色版,混合模式選濾色(使藍色色版變亮)(8-65)
8-65:左圖為藍色色版套用綠色色版後的色調,以去除橙黃,但還偏洋紅。右圖為套用影像的設定。
()、選綠色色版,再次使用影像\套用影像,於對話框內色版選綠色色版,混合模式選濾色(使綠色色版變亮)(8-66)
8-66:左圖為經過套用色版後的結果,顏色大致獲得校正。
觀察套用色版後的RGB色版,比起圖7-63原始圖檔的色版,有較佳的色調關係。(8-67)
8-67
四、互補色的偏色校正
()、開啟影像檔,Ctrl+J複製圖層。(8-68)
8-68:左邊為原稿。
()、於複製圖層,執行濾鏡\模糊\平均,影像的顏色被平均化為單一顏色(棕黃)。再按Ctrl+I反轉為負像效果(影像\調整\負片效果)。理論上,反轉後的青藍色為棕黃色的互補色,應該能校正顏色。(8-69)
8-69:上圖為執行平均模糊後的顏色。下圖為反轉後的顏色。
()、將複製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強烈光源,得到良好的偏色校正。局部若有過度,可降低不透明度,或以遮色片微調。因影像的性質不同,使用的混合模式要視效果而定,有時覆蓋、柔光或實光也可以。(8-70)
8-70:左圖為校正後的影像。
Lab的色彩應用 ■
   Lab色彩模式的特點是亮度與顏色是獨立的色版。因此調整影像的深淺時,不會影響到顏色。明亮(L)色版,其值從0100a是控制紅色和綠色,b是控制藍色和黃色,兩者的數值從+127-128。正值為暖色調(洋紅和黃),負值為涼色調(綠色和藍色)。數值愈大(不論正或負值),顏色會愈多。數值愈接近0時,愈接近中灰色。注意:在Lab色彩模式裡a的紅有點偏洋紅,綠有點偏青。b的藍也有點偏青。(8-71)
8-71Lab的紅、綠與黃、藍色。
                當灰階色帶的黑色位於曲線圖的左下時(顯示量為光線),調整Lab色版時,在明亮色版的曲線,往左上調會加亮,往右下調時會加深。在a色版的曲線,往左上調會增加紅色,往右下調時會增加綠色。在b色版的曲線,往左上調會增加黃色,往右下調時會增加藍色。(8-72)
8-72:調整Lab曲線時的色彩對應位置。
一、增加彩度的設定
()、開啟影像檔。
()選影像\模式\Lab,將影像由RGB模式轉成Lab模式。
()、選曲線調整圖層,於色版分別選ab色版,作如圖的調整,左邊調幾格,右邊就調幾格。只要保持曲線為直線,並且經過中心點(0A0B),影像就會保持中灰不偏色。(8-73)
8-73:左圖為原稿,右圖為調整後的完成圖。
二、校正偏色的設定
                若要校正影像的偏色,則在移動a或者b的曲線時,則要偏離中心點。
而如果要單獨修改一半之色調,例如調整洋紅而保持綠色不動,則需要在中心點增加控制點。(8-74)
8-74:左圖為原稿,右圖為調整後的完成圖。
三、使用加深、加亮或海綿工具改色
                沒有使用選擇工具,想改變某色,這在RGB裡將是挑戰,但是在Lab模式下,使用加亮、加深和海綿工具,就能很直截了當的上色。(8-75)
8-75:工具欄裡的加亮、加深和海綿工具。
()、使用前,先選取天空或水面,再於色版面板先點選ab色版,使反白為作用色版。再點選上面Lab複合色版的眼睛,使顯示正常顏色,如此改色時才看得到效果。(8-76)
8-76:先點選色版b,再點選Lab色版的眼睛。為了方便上色,先選取影像的天空和水面部分。
()、使用加亮工具,分別選ab色版塗繪,會產生偏暖的洋紅~紅~黃色調。(8-77)
8-77:左圖為使用加亮工具塗於a色版,產生紅色。左圖為使用加亮工具塗於b色版,產生黃色。
()、使用加深工具,分別選ab色版塗繪,會產生偏寒的綠~青~藍色調。(8-78)
8-78:上圖為使用加深工具塗於a色版,產生綠色。下圖為使用加深工具塗於b色版,產生藍色。
()、使用海綿工具,於a或者b色版,我們能獲得飽和的紅/綠或者藍/黃色。
                這方法可以使用於複製圖層,以便使用不透明度控制其作用量。超出不透明滑軸控制的範圍時,可針對背景層,在相同的色版上,使用相反的工具,以減少影響。
                可以使用選取工具或混合選項限制影響的程度。使用混合選項滑軸,控制顏色範圍,比使用魔棒或者顏色範圍的選擇工具,更細緻。 
四、為影像的亮部添加淺色 
                 曝光過度或強反光處的太過亮白處,在RGB影像上並無法以筆刷工具,使用顏色模式上色。但轉成Lab模式後,使用同樣的方式卻能上色。Lab會讓Photoshop產生一種想像中的顏色,然後與現有的亮部作混合,為亮部地區建立新的淺顏色。
(
)、把RGB影像轉成Lab模式。
()、使用5x 5個像素的滴管工具,在過白處附近相同顏色處取樣。然後使用一個柔邊筆刷,模式設定為顏色,不透明度約為15-25%,繪於過度亮白的地區。(8-79)
8-79:左圖:於RGB影像上,無法以筆刷工具使用顏色模式上色。右圖:於Lab影像上就能上色。
五、使顏色加入亮部
於白色的背景要加入顏色,也可以使用Lab模式,其方法為:
()、開啟RGB檔案,轉成Lab模式。
()、點選曲線調整圖層,調整Lab色版,對亮部地區加入適當的顏色,不用管其他地區的顏色過度或偏色。(8-80)
8-80:左上為原稿,右上為依自己的需求,調整Lab各色版,產生所要的背景色。
()、於曲線調整圖層空白處按兩下,開啟混合選項對話框,將此圖層的黑色滑桿,往右一直拉到能保有背景的最右邊,使新顏色限制在亮部的地區。再按ALT分離滑桿,往左拉回一些。(8-81)
8-81
五、將曲線調整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顏色或色彩增值等。主體若有沾到背景色,必要時加遮色片去除。(8-82)
8-82:改變曲線調整圖層的混合模式為顏色,並以遮色片去除臉上、衣服的背景色。
                以Lab模式做色彩調校,有其獨特的地方及方法,讀者若有興趣,可參考Dan MargulisPhotoshop LAB Color一書,大陸翻譯本稱為LAB修色聖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