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his Menu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雕光琢影8-1 影像的色彩調校

                基於數位影像的特質,幾乎所有的數位影像都須做色彩調校,只差是在拍攝時做或是拍攝後做。所以基本的數位影像處理,一半以上都是在做色彩或色調的調整與校正。本章將詳細的說明:一、色調的控制。二、反差的控制。三、色彩的調校。四、偏色校正。五、Lab的色彩應用。

■ 色調的控制 ■
一、認識色階分佈圖
                數位攝影時,我們可以由相機的LCD所顯示的色階分佈圖來判斷曝光的問題。同樣在影像處理前,我們也可以由色階分佈圖來檢視及評估影像的問題。
                選視窗\色階分佈圖,出現色階分佈圖面板,顯示一個影像的各種顏色與色調的像素分佈情形。(7-1-1)由三角選單中勾選「所有色版視圖、「顯示色版顏色」,便可以看到如圖所有的顏色色版。在色階分佈圖上,水平軸代表256個色調或彩色值,由左方的黑(0)到右方的白(255)。縱軸(Y)代表每一色調或彩色值所包含的像素數。
平均:是平均亮度值。
標準差:表示數值的差異性有多大。
中間值:顯示整個顏色值範圍的中間值。
像素:表示影像所含的像素總值。
                當游標移到色階分佈圖內(7-1-2),在對話框的下方會顯示游標所在位置的色階值、該色階所含的像素總數量、以及在該色階以下的像素含量百分比。(8-1)
8-1:色階分佈圖可以作為調整色階時的參考。
 檢視攝影後的數位影像,通常曝光有問題的影像,大約有四種狀況:
1、 曝光不足的影像。
2、 曝光過度的影像。
3、 反差過低,帶灰的影像。
4、 反差過高,亮暗兩端有像素溢出的影像。
                我們先看看沒問題的影像,在色階分佈圖的色階分佈情況(8-2)。我在下方加上一條由黑到白的漸層色調,讀者可以對照看到,色階分佈圖呈現山的形狀,該影像不但由黑到白都有色調,同時縱軸的高度顯示該影像在中間調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像素量。
8-2:正確曝光及影像處理過的色階分佈圖。
                現在再來看看四種有問題的影像其色階分布的情況,我將影像及其色階分佈圖並置,讀者可以觀察影像色調的分布,並對照色階分佈圖上的色階分佈情況,加深對色階的瞭解,將有助於後續在處理時的判斷。
()、曝光不足的影像:色階分佈圖的像素分佈偏左半部。(8-3)
8-3
()、曝光過度的影像:色階分佈圖的像素分佈偏右半部。(8-4)
8-4
()、反差過低,帶灰的影像:色階分佈圖的像素分佈居中,左右兩端都缺乏像素,表示這幅影像缺乏對比。(8-5)
8-5
()、反差過高的影像:色階分佈圖的像素分佈於亮部與暗部兩端,甚而有像素溢出的現象;中間凹陷沒有像素。典型逆光攝影最容易產生這類影像。(8-6)
8-6
二、調整選單或調整圖層
                色彩調校的指令,在Photoshop裡主要有兩處,一處在影像\調整裡的選單。一處在圖層底下的調整圖層。到底要使用何者?若熟悉圖層應用或專家,一般會使用調整圖層裡的指令,因為調整圖層較有彈性,可隨時做修改、不要時可刪除,是個無損原稿的調整行為。若由影像\調整裡選用指令,處理完後就無法再更動。很多Photoshop入門的書籍都只介紹影像\調整裡的指令,讓讀者養成習慣在調整色調或顏色時,都使用影像\調整裡的指令,這是非常不好的誤導。影像\調整裡有些選項是調整圖層裡所沒有的,對於這些選項,使用前宜複製圖層,或將複製圖層轉為智慧型物件,再據以做處理,才可以保有調整的彈性。在介紹色彩調校時,本書將以使用調整圖層為優先考量,以讓讀者能快速進入專業領域。
三、認識調整面板
              使用調整圖層進行色彩和色調調整時,會在「調整」面板中進行調整。(8-7)
8-7:左圖為調整面板,其下按鈕:A返回調整清單按鈕 B、擴展視圖按鈕 C、剪裁至圖層按鈕 D、切換圖層可見度按鈕(顯示或隱藏圖層)  E、檢視前一狀態按鈕 F、重設按鈕 G、刪除此調整圖層按鈕。
                 您也可以直接在「調整」面板上方,按一下所要使用的調整工具圖示,會切換到如(8-7)的設定面板,並同時自動建立調整圖層。在「調整」面板下方,有調整預設集清單。開啟某一預設集清單(8-8-右圖),按一下某個預設選項,即可自動產生調整圖層,並將效果套用至影像。您也可以將自己所做的調整設定,儲存為預設集。(8-8)
8-8:調整面板的預設集清單(左圖)和預設選項(右圖)。在面板下方:A、回到目前調整圖層的設定選項按鈕 B、擴展視圖按鈕。C、剪裁至圖層按鈕。
                按一下某個調整圖示或預設集,會顯示特定調整的設定選項。
調整面板
使用調整面板套用校正
1 在「調整」面板中,按一下某個調整圖示或調整預設集,或從面板選單中選擇調整項目。
2 如有必要,可使用「調整」面板中的控制項和選項來套用您要的設定。
3 ( 選擇性) 執行下列任一項作業:
若要切換調整的可見度,請按一下「切換圖層可見度」按鈕 。
若要將調整回復為其原始設定,請按一下「重設」按鈕 。
若要放棄調整,請按一下「刪除此調整圖層」按鈕 。
若要在目前的調整圖層上增加另一個調整圖層,請按一下箭頭 。此程序會將「調整」面板回復為調整圖示或預設集清單的顯示。
若要從「調整」面板的調整圖示或預設集回復為目前的調整設定選項,請按一下箭頭 。
若要擴展「調整」面板的寬度,請按一下「擴展視圖」按鈕。
僅套用校正至下面的圖層
1 在「調整」面板中,按一下某個調整圖示或調整預設集,或從面板選單中選擇調整項目。
2 在「「調整」面板中,按一下「剪裁至圖層」按鈕 。再按一次此按鈕,會將調整套用至「圖層」面板中其下方的所有圖層。
 四、色階指令
                色階是色調控制最常使用的指令之一。
                要使用色階指令,可選擇影像\調整\色階,或從圖層面板選色階調整圖層,再於調整面板中做設定。無論使用何者,其設定方法皆相同。
        色階是用來控制對比及調整色調和顏色的指令,與色階分佈圖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色階對話框裡,可以看到色階分佈圖,顯示目前影像的色階與RGB個別的顏色分佈狀況。在對話框裡,色版:讓使用者選擇編輯RGB色版,或RGB任一個顏色的色版。在色階分佈圖下面有三個三角形滑桿:左邊黑色滑桿,代表影像最黑點(又稱黑點),他是比最深的顏色點還深的顏色,所以沒有影像細節,只會顯示為純黑色。其值從0開始,控制影像的暗部色調及對比。中間灰色滑桿用來設定影像的中間調(Gamma) 並且用來確定中間調的對比。右邊白色滑桿,代表影像最亮點(又稱白點),控制影像的亮部色調及對比,其值為255 (8-9)
8-9
                 上面三個滑桿所做的調整,都將對應到下方輸出的色階。下方輸出色階,表示調整以後,實際的色階狀況。輸出色階左邊的黑色滑桿用來確定影像輸出時最黑的色調,而右邊的白色滑桿是用來確定影像輸出時最亮的色調,調整輸出色階的滑桿,會影響輸出影像的亮度並降低影像的對比。(8-10)
                 有時拍攝的影像可能過亮或過黑,如天空過白無細節,也可以將輸出色階的白色滑桿往左移一些(如調到250),表示原來過白的地方將來輸出時會呈現250的灰階色調。
8-10:在沒有調整狀況下,輸入色階與輸出色階的對應值皆相同。
                黑、白點所在的位置,預設是代表沒有影像細節的純黑及純白。若將白點往左移至色階169(8-11-B),則白點所在的169階,將來輸出時會對應到下面的255(白點)處,因此原稿169~255(整個C的色階)會全部變成白色,而經過調整的0~169階,在調整後(輸出)會擴大成A的色階對應到A-1的色階、B的色階會對應到B-1的色階。所以按確定後,調整過的色階顯示如(8-11-C),色階因為由0~169階擴大至0~255,而產生如梳狀的跳階現象,同時縱軸的像素高度也下降,表示像素已有損失掉(C的部分),我們看調整後的圖(8-11-A),不但整個畫面偏亮,亮部也有因過度而白化的現象(即犧牲掉C處的色階之故)。由此可知,調整白點或黑點的滑桿,若不小心,都有可能損失像素。
8-11:調整白點滑桿的結果。
        若不動黑、白滑桿,只將中間的滑桿往左調,則依對應的關係,整體畫面提亮(8-12-A)。但因沒有移動黑、白滑桿,可以看到亮部並沒有過度白化的現象。再次,只將中間的滑桿往右調,則整體畫面加深,但深黑處不會變成黑色 (8-12-B)。因為色階滑桿是在一線性上移動,您會發現,不論往左或往右調滑桿,畫面會整體變亮或變暗,無法針對局部色階做亮暗控制。
8-12
                在Photoshop的對話框裡做設定時,若調得不可收拾,您不用退出對話框,只要按鍵盤的Alt鍵,則在確定下方的取消按鈕將變成重設按鈕。以滑鼠點擊,便可不用退出對話框而回復到原始設定。(8-13)
8-13
               瞭解色階的基本設定後,現在我們以前述有問題的影像,作色調調校。
()、曝光不足的影像:因為亮部無像素,故只要將白點滑桿往左移動到有像素的山腳下,便可。(8-14)
8-14
()、曝光過度的影像:同樣,往右移動黑點滑桿至有像素的山腳下,此例還略微往右移動中間的滑桿,加深中間調。(8-15)
8-15
()、反差過低,帶灰的影像。(8-16)
                使用色階指令做調整,只要將滑桿移動到色階分佈圖的山腳下,似乎很簡單。不過,是否有損失像素?或損失哪些像素並不可知,所以若調得太超過,有可能像素損失慘重。因此,一個簡易的好方法是在調整滑桿時,按住ALT鍵,移動白點(8-16-A),此時會看到畫面全黑,表示畫面目前無任何像素,繼續往左移,直到看到白色時,表示該處像素會全白,會有像素損失,所以要退回到看不到白色。此時若看到RGB其中一色或混色,表示有一或兩個RGB的顏色在該處,會有損失,但因為還有色調沒有全白,尚可接受。同樣按住ALT鍵,移動黑點滑桿,直到看到黑色,表示該處會全黑,所以要退回到看不到黑色。一樣若看到RGB其中一色或混色,皆可接受。(8-16-B)經此步驟調整後的影像如(8-16-C),可得到損失較少的影像。
8-16:按住ALT鍵,移動黑或白點滑桿,以目測的方式判定黑、白點滑桿的位置,是色階調整不錯的方法。
 四、自動的指令
        自動色階、自動對比和自動色彩這三個指令,都是以提高反差的方法使影像的色階層次更為分明,部分影像經過三者之一的調整之後,即能符合基本的品質需求;不過大部分明暗或色彩分佈比例相差較懸殊的影像,可能會產生偏色或亮、暗部過度的現像,仍必須透過其他方法加以修正。
自動的方法其主要優點是快速、簡易,但是因為他們完全不能分析並且優化影像,所以不適合要求高品質的攝影家。
 五、曲線的基本操作   
                在色彩調校指令中,有類似傳統軟片特性曲線的結構圖,此即曲線。曲線是所有色彩、色調控制最重要、最常使用的指令,更是專業的最愛。
由影像\調整\曲線,開啟曲線對話框(8-17-左圖)。若由調整面板或調整圖層開啟曲線對話框(如圖8-17-右圖),沒看到曲線顯示選項、顯示色偏區域及自動選項三者。若有需要,可由右上三角選單內選取。
8-17:左圖係由影像\調整\曲線,所開啟的曲線對話框。右圖係調整面板的曲線對話框及選單。
        曲線圖的中間成45度角的斜線即曲線,在曲線上,將影像的色彩色調分成四個部分,由右上往左下,第一部分表示影像的亮部,即影像最白或最亮的部分,第二和第三部分是中間調,是影像位於亮部與暗部之間的顏色區域,第四部分是暗部,是影像最深或最黑的部分。曲線圖的下邊代表輸入或調整之前的影像色調,以灰階色帶對應曲線,讓人知道調整顏色的深淺及位置,其範圍由最黑值(0)到最亮值(255)。同樣,左邊代表輸出或調整後的影像色調。未調整前的內定曲線呈45度角,此時曲線上的任一點,與輸入和輸出的彩色值是相等的,所以沒有改變色調。若改變曲線的座標位置,便會改變影像的色調。(8-18)
8-18
        曲線的用法,主要是調整曲線的位置,來改變影像亮部、中間調或暗部的色彩或色調。與色階指令不同的地方是,曲線可以調整影像中任何位置的色調,而保留某一區域的色調。
        在曲線上按一下,便會產生控制點,將控制點往上或往下拖移,改變曲線的彎度或位置,便可以控制影像的反差、亮度和中間調。當曲線往左上調時,影像會提亮;往左下調時,影像會加深。(8-19)
8-19A為原稿,B曲線為提亮。C曲線為加深。注意控制點所對應的輸入與輸出位置(紅色箭頭處)
        滑鼠靠到曲線,呈十字形可增加控制點,在曲線上您最多可以新增14個控制點。設定多個控制點時,將滑鼠移到任一控制點附近,當游標呈現四向箭頭時,按一下,便可選取為作用中的控制點,不需靠到曲線上,只有呈現黑色的控制點才有作用。
                設定好控制點後,有三種方法調整控制點的位置:1、使用滑鼠拖拉控制點。2、在輸入或輸出框內輸入數值,也可以在輸入數值之後,使用滑鼠中間滾輪微調數值。3、以鍵盤方向鍵移動控制點。後兩者可做較精細的微調。
                若要移除控制點有三種方法:1、將控制點拖離出曲線圖。2、選取控制點並按 Delete 鍵。3、按住Ctrl鍵,再按一下控制點。
曲線調整的原則為:
()、控制點的位置:如前所述,曲線分別表示影像的亮部、中間調及暗部,控制點設在代表各部分的  曲線位置,便可以調整該部分的色調。將滑鼠置於影像上某處,可以看到該處所對應的曲線位置。若按Ctrl鍵,同時在該處按一下,便可以在曲線上設定控制點。初學者宜多利用此方法,設定控制點於所要調整的位置。當您慢慢熟悉影像的色調與曲線的對應關係時,便可自如的設定控制點。
()、曲線的斜度:曲線的傾斜度愈陡,對比會愈高,傾斜度愈緩和,對比會愈低。基於數位成像的特性,一般數位攝影所得到的影像,其對比度低於傳統軟片。所以將數位影像提高對比度,是必要的調整。要提高對比度,就要將曲線調整成S狀的曲線,S曲線愈陡對比就愈大。(8-20)
8-20:左圖S曲線較緩,對比較弱。右圖S曲線較陡,對比較大。
        以曲線調S曲線增加對比時,在RGB模式下,不但會增加對比,同時也會增加彩度。若不想增加彩度,可將曲線調整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明度。(8-21)
8-21:左圖增加對比的同時也增加彩度。右圖混合模式改為明度後,得到較佳的色調控制。
        曲線若愈趨於水平時,色調會灰濁、平板無立體感;曲線若往相反方向傾斜時,則會呈現負像的效果。(8-22)
8-22:左圖曲線趨於水平,色調灰濁。右圖曲線相反,為負片效果。
()、曲線的平滑度:平滑的曲線,使影像有連續性的色調,曲線若中斷或急劇升降,會產生色調分離的效果。要分離曲線,可以選擇鉛筆圖示,自由的描繪曲線,產生斷續的線條,描繪時若按Shift鍵,可強迫畫出直線。(8-23)
8-23:左圖:以鉛筆畫出幾條水平曲線,所以產生色調分離的效果。右圖:轉回一般連續曲線時,得到具有連續色調的影像。
()、不規則的曲線
                將曲線圖做不規則的彎曲或不連續的不同變化,會分別產生負像的效果、高反差的效果、色調分離的效果以及中途曝光等特殊的色彩效果。
1以類似調整色調分離的分法,使用曲線的鉛筆圖示,不規則的分佈曲線。(8-24)
8-24:左圖為原稿。選鉛筆圖示不規則的調整曲線(中間),右圖為完成圖。
2、分別調整色版中的紅、綠、藍色版。不但色調會分離,還會改變局部的顏色。(8-25)
8-25:左上為原稿,左下為調整後的完成圖。我只調整紅色及藍色色版的曲線,便得到不錯的效果。
六、曲線的進階設定
()預設集
                使用曲線預設集裡的預設,如正片負沖、線性對比等,快速的獲得某些效果後,再依自己的需求作微調。自己調整好的曲線,也可以儲存為預設。(8-26)
8-26:曲線裡的預設集及儲存預設集。
()色版
        於色版選單,可以單獨選取紅、綠、藍色版。使用紅色色版時,曲線往左上移時會增加紅色,往右下移時會增加紅色的補色-青色。同樣,使用綠色色版可以調控綠色和洋紅色,藍色色版可以調控藍色和黃色。(8-27)
8-27
               利用曲線校正偏色是專家最常使用的方式,具有簡捷、精確及可控度大的特點。但先決條件需瞭解前述的色彩原理,最重要的原則是校正偏色需使用互補色。如偏紅要增加綠色及藍色(綠色+藍色=青色),而不是減少紅色。初學者可在調校偏色時,參考色相輪的顏色做對照檢視。
(8-28)偏黃的顏色要增加藍色,減少紅色及綠色。各色版的曲線調整如圖示。
8-28:以曲線的色版做偏色校正,上面左圖為原稿,右圖為校正後。
()、手型圖示與顯示色偏區域
                使用手型工具,可以在影像上以上下拖移滑鼠的方式,調整色調或顏色。往上推增亮,往下拉增暗。可以參考曲線的移動及畫面的變化,做調整。
                在曲線對話框中的「顯示色偏區域」與調整面板選單中的「顯示最暗/ 最亮點的色偏區域」是一樣的,也就是在調整最暗點和最亮點時可以預視被剪裁的部分。(8-29)
8-29
()、顯示光線或顏料/油墨
                影像模式為RGB時,預設的曲線會顯示從 0 255 的光線強度值,曲線圖兩邊的灰階色帶,黑色(0)呈現在左下角。若影像模式為CMYK時,預設的曲線會顯示從 0 100顏料/油墨百分比,曲線圖兩邊的灰階色帶,恰好與RGB相反,左下角為亮部 (0%)(8-30)
                如果是RGB影像,勾選顯示顏料/油墨%,灰階色帶的顯示順序會顛倒,成為左下角為亮部(0%)。此時,所有控制點的調整效果,會剛好相反,往右下調時會加亮,往左上調時會加深。
8-30:左圖為預設的RGB曲線設定。右圖為預設的CMYK曲線設定。要切換時,勾選顯示量右邊的選項。
()、色調的分區
在曲線顯示量的右方,有兩個控制格點多寡的按鈕,分別1/4色調增量顯示簡單格點,和以10%的色調增量顯示細部格點(8-31)。也可以按ALT鍵,同時在曲線圖內按一下,也會產生十個分區。再按一下,可回到四個分區。這類似傳統Ansel Adams分區曝光系統 (Zone System) 中各分區的色階數值。
8-31:左圖將色調區分為四區,右圖為十區。
 七、曲線黑、白點的應用
()使用黑、白點前的基本設定
1使用中色域
      選編輯\顏色設定,於使用中色域,設為Adobe RGB
2、滴管工具的樣本尺寸
             選滴管工具,於上方選項列設定取樣的樣本尺寸為3×3像素或5×5像素(依影像解析度而定)。內定的樣本尺寸為1×1像素並不好,因為取樣範圍小,有可能選到影像灰塵、雜訊等。
3黑、白點的預設值
                在曲線上代表最亮點的滴管(白點)上按兩下,叫出檢色器對話框,您會發現最亮點為R=G=B=255();同樣,代表最暗點的滴管(黑點)R=G=B=0()因為受限於機器、油墨和紙張的色階再現能力關係,若依據此內定值做設定,將來實際輸出時,在亮部或暗部將會失去許多細節。所以,最好自製如(7-30)黑白點檢視表,再以自己的印表機輸出檢視。您會發現在檢視表上的白色色塊可能從R=G=B=255一直到R=G=B=250都是白色,而從R=G=B=249可能才開始有墨點。這表示您白點的RGB值應該設在249,如此,以白點滴管點取影像最亮處,該處才會有細節。同樣,找到黑色色塊開始顯示色調的RGB值,即為黑點的數值。因為每個人的輸出設備與輸出方式不同,能開始呈現色調的黑、白點的RGB值也會有所不同,故宜經由測試,找出自己的黑、白點的RGB值。一般黑點的RGB值可能會從2~8;白點的RGB值會從254~240(8-32)
8-32:黑白點檢視表
                 一旦找到黑、白點的RGB值,如黑點為4,白點為250。就可以開啟曲線對話框,雙擊黑點滴管,於檢色器的RGB處,輸入R=G=B=4。再雙擊白點滴管,於檢色器的RGB處,輸入R=G=B=250。設定好按確定,儲存為內定值。以後開啟影像檔,皆不必再做此校正,只需使用正確的滴管點取黑、白點。(8-33)

8-33雙擊白點滴管(左圖),於檢色器的RGB處,輸入R=G=B=250(右圖)
()使用一灰階校正多幅影像
    使用此方法,可以校正在相同照明條件下所拍攝的多幅影像或藝術品的色彩。首先於攝影器材行購買一標準色卡或黑灰白圖卡。在拍攝第一張影像時,就把他一同拍攝在一起。這樣,你就能以他作為校正偏色的參考。其方法為:
1、開啟包含有色卡或黑灰白圖卡的影像(8-34-A)
2、新增一個曲線調整圖層,使用白色的滴管點擊影像上色階的最白色塊。接著,以黑色的滴管點擊最暗色塊;必要時,以中間灰點滴管點擊灰色區。如此,應該會使影像黑白分明,並除去存在於影像上的任何偏色(8-34-B)
8-34A為含有色票的原稿;B為使用曲線調整圖層的黑、白點滴管,分別點擊灰階色帶的最白與最黑處,完成調校。
3、開啟另一幅在相同的照明條件下所拍攝的影像,透過從已校正的影像中,拖拉曲線調整圖層到這幅影像,便能迅速校正顏色。(8-35)
8-35A、拖拉曲線調整圖層到待處理影像上。B、完成調校。
                 在初步調校之後,可依圖檔個別需求做微調。如感覺對比太大,可以只使用中間灰點滴管,或者降低不透明度;也可以使用「顏色」混合模式,只校正偏色,而不改變影像的亮度或對比。
 ()、以黑、白點校正影像的方法
1、開啟圖檔,選圖層\調整圖層\臨界值(舊版-高反差)
2、將臨界值滑桿盡量往右調,使在呈現黑色的畫面中仍有微量白點,這些白點即影像的最亮點。使用顏色取樣器工具在該處取樣,可以按Ctrl和空白鍵,以滑鼠拉出一範圍放大畫面,按空白鍵移動放大的畫面到所要的白點處,再使用顏色取樣器工具,在白點上取樣。若要刪除取樣,可按Alt鍵,滑鼠靠近取樣處,當游標變成剪刀形狀時,按一下便刪除。(8-36)
8-36A為原稿。B為使用臨界值調整圖層後,滑軸往右調。C、檢視最亮點:A為戶外光源,本來就帶暖色調,非白點。B為燈籠反光,也非白點。C為白紙,故設為取樣點。D、將C處放大,並以顏色取樣器工具取樣。
3、同上法,將臨界值滑桿盡量往左調,使在呈現白色的畫面中有微量黑點,使用顏色取樣器工具在黑點上取樣。
4、刪除高反差調整圖層。
5、選曲線調整圖層,使用白點滴管,點取剛剛取樣的影像最白點。再使用黑點滴管,點取剛剛取樣的影像最黑點。必要時再調整中間調,完成曲線的黑白點控制。(8-37)
8-37:以曲線調整圖層的黑、白點滴管,點取取樣點。完成色彩的調校。
  反差的控制
一、亮度/對比指令
                「亮度/ 對比」指令,是最簡易的調整影像色調範圍的方法。以舊版的「亮度/ 對比」調整亮度時,會同時提高或降低所有像素的亮暗數值,而導致亮部或陰影區域過度或不足,造成影像細節的損失。同樣,調整對比時,會同時提高亮部而降低暗部,調整太多會導致亮部或陰影區域造成剪裁或損失影像細節,因此不建議使用舊版的亮度/對比來調整影像。但在編輯遮色片,想做高反差效果時,使用舊版的亮度/對比就很有效。因此在新版的亮度/對比保留了「使用舊版」的選項。新版的亮度/對比會依比例(非線性)將適當的調整套用到影像上,而避免導致亮部或陰影區域造成剪裁。將亮度滑桿向右移時,會擴展影像的亮部範圍,並提亮;向左移時會擴展陰影的範圍,並加深。對比滑桿則可以擴展或縮小影像色調值的整體範圍。
 二、陰影/亮部指令
            「陰影/ 亮部」指令,主要用於調整因為逆光而產生色階偏向於陰影與亮部兩極端的高反差影像。因此,他被設計為提亮陰影,而降低亮部,以抑制反差的功能。所以他不只是單純地讓影像變亮或變暗,而是會根據陰影或亮部鄰近區域的明暗,來調整影像亮暗。對於一般的影像,也可以單獨的提亮陰影或抑制亮部。
                由影像\調整\陰影/亮部,開啟陰影/亮部對話框。在對話框裡,影像的陰影和亮部是分開來控制的,其中:
()、總亮:
                設定調整的強度。較大的數值會使陰影變得較亮,或使亮部變得較暗。當陰影或亮部的總量數值設得過大時,可能會產生光暈。
()、色調寬度:
                控制被修改的陰影或亮部的色調。預設是50%,表示陰影和亮部各使用一半的色調。如果色調寬度設得很小,表示你所調節的區域將限制在陰影或亮部中的一小塊範圍,使調整的效果不明;反之,若設的值太大,那麼在調整時,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色調(如中調),而造成陰影和亮部的接不自然或產生光暈當您提亮暗部時,發現中間調或較亮的區域變化太大,可以試著減少陰影的色調寬度,使只有最暗的區域才會變亮。但是,如果需要使中間調和陰影同時變亮,就要增加陰影的色調寬度,一直到 100%陰影色調寬度設到100%時,對陰影的影響最大,而中間調只會受到部分影響,但是最亮的亮部則不會受到影響。若想增加正常影像中的陰影細節,可將「陰影總量」和「陰影色調寬度」的值設為 0-25% 範圍。
()、強度
                是界定作用的半徑範圍,即控制陰影和亮部交界處,近區域的像素範。數值設得太小,表示陰影和亮部的過度區域太小,會不自然;但設得太大,則所做的調整會使整個影像變亮或變暗,而不是只有主體變亮或變暗。宜根據不同的影像及想達到的效果,以目視畫面做調整,直到滿止。如果設定的強度過大,
()、色彩校正:
                 是調節區域做色彩飽和度的校正,如調整暗部時,發現暗部色太鮮豔,就可以使用此選項降低飽和度。但要注意的是,色彩校正的作用範與你調整的陰影或亮部的範是一致的,所以如果陰影或亮部的過大,色彩校正也會作用于整個影像若影像為灰階影像時,色彩校正選項會變成為亮度選項。
()、中間調對比
                 因為陰影提亮,亮部加深,中間調有時會產生灰濛的色調,此時就應使用此選項增加中間調的對比。提高中間調對比不僅會產生較強的中間調對比,同時還會使陰影變暗,亮部變亮。
()忽略黑色和白色:
                表示位於暗部與亮部兩端的色階在調整時,要忽略(即減裁掉)的量。數值設得愈大,影像的對比會愈大,但陰影或亮部被裁掉的細節也愈多,所以盡量少用。
要瞭解陰影/亮部選項裡的設定,可畫一由黑到白的漸層色帶圖層,執行陰影/亮部選項,調整各滑軸觀察其作用的範圍。(8-38)
8-38陰影/亮部對話框裡的選項。
陰影/亮部的使用方法:
()、按Ctrl+J複製圖層。
                因為調整圖層裡沒有陰影/亮部選項,所以將陰影/亮部施於複製圖層,一方面保留原始影像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調整圖層的不透明度或混合模式等。
()、選影像\調整\陰影/亮部
                調整陰影會使暗部變亮,調整亮部會使亮部變深。調完陰影和亮部後,再依需要調整色偏及中間調的對比。注意:不要把陰影調得太亮,而把亮部壓得太深,以免造成影像輪廓有光暈現象,這是初學者最常犯的毛病。
()、可調整複製圖層的不透明度或混合模式,也可以增加圖層遮色片,做局部色調的微調。
三、均勻分配的指令

        均勻分配指令會重新分配整個或局部影像的像素,使整個影像的亮度與對比更平均的分配。讓原本偏暗或偏亮的影像得到較正常的色階。例如曝光不足的影像,使用色階平均化後,可以得到較多的亮部色階。反之,曝光過度的影像,可以得到較多的暗部色階。不過,色階平均化後,所得的影像可能會太白或太黑,與所要求的效果會有所出入。故通常在做完均勻分配處理後,要再以其他處理色階的指令做調整,效果會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