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his Menu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Lab色彩模式在影像創作上的應用

認識Lab色彩體系
                 國際照明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簡稱CIE)1931年,以楊(Young)和赫姆豪茲 (Helmholtz)的色光三原色(RGB)理論基礎, 制訂CIE色彩體系,此體系是運用光學儀器來測定色彩的一種科學、準確的色彩體系,因此成為國際的測色標準。其後,因基於RGB的色彩表現,不符合人眼視覺的應用,所以,又以人類視覺四原色(RYGB)作為修正基礎,於1976年發表了CIE  LAB色彩體系。
                Lab色彩體系就像其他的CIE色彩空間一樣,其顏色值均由數學所定義,所以可以獨立於任何的設備。且Lab的色域包含全部色彩的標準化色彩空間,涵蓋了RGBCMYK的色域,因此可以做為其他色彩模型的參考標準。簡而言之,在數位影像處理時,最困擾初學者,莫過於螢幕所見與列印輸出的色彩無法一致,這種現象在1980~1990年間,影像進入數位化初期,困擾更形顯著。這是因為當時如AdobeAgfaKodakHPMacintosh等大公司,都使用各自的色彩管理系統,各設備間的色彩定義與轉換並無標準,致使不同的系統、設備會呈現不一樣的色彩。直到1993年國際色彩聯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簡稱ICC)建立了一套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色彩管理標準,作為不同設備之間的色彩轉換依據及標準,才使得色彩能一致地表現在不同的設備上。ICC便是使用CIE Lab色彩空間來扮演著色料與色光轉譯的角色,使各廠商所使用的色彩系統可以有轉換的標準依據,進而達到色彩管理的目的。
                 Lab色彩體系的Lab分別代表色彩上的三個數值。其中L(Lightness)數值是控制色彩的深淺(亮度)a數值(由洋紅色到綠色)b數值(由黃色到藍色) 控制色彩的色度(Chroma),此三個數值所組成的因素中,亮度由0100,所以L=50時就相當於50%的黑,ab的色域值分別為-127+128,其中+128a就是洋紅色,漸漸變化到-127a的綠色;同樣的,+128b為黃色,漸漸變化到-127b的藍色。所有顏色就由此三個數值變化而成。(圖一)
Lab的色相輪
注意Lab色彩模型裡的色相輪, a的紅稱為Lavender,有點偏洋紅色;綠稱為Turquoiose有點偏青色;b的藍稱為Cobalt有點偏青色。非一般認知的R、G、B顏色。
 Lab色彩模式的應用
                LabRGB模式最大的差異,在於Lab的色域大於RGB,而RGB影像至目前為止,還是主流的影像色彩模式。因此,顯示器的顯色,還是以RGB色域為主。換言之,Lab的色域,超出目前螢幕的顯色範圍,有些顏色無法在螢幕上看出來,因此利用Lab模式來做影像處理,色彩掌控上有其困難度。但如前述,Lab用在色彩管理的色彩轉換上卻有其優勢。
                  另一個差異點是Lab色彩模式的影像,亮度與色彩是分離的。不像RGB色彩模式的影像,在調整亮度、對比時,同時會影響到色彩;或調整色彩時,也會影響到色調深淺。因此,在以往常利用Lab色彩模式亮度與色彩分離的特性,單獨使用L色版,來做彩色影像轉黑白,或做銳利化而不產生有色光暈或雜訊等應用。至於進一步的利用Lab色彩模式於影像處理時的色彩調控,則少有人碰觸。直到號稱Photoshop色彩之父的Dan Margulis2005年出版Photoshop LAB Color一書,引起廣泛的討論及迴響後,利用Lab色彩模式於影像處理的色彩調控上,才開花結果。
                  同年,我接觸到該書後,頗為驚喜(初次拜讀該著作的人,相信也一定有同感),便將Lab色彩模式如何應用於影像處理的色彩調控上,陸續於我的教學、演講及著作中,介紹給國內的影友。時過六年,又有不少的影像創作者,受Dan Margulis著作的影響,做了Lab色彩模式應用上的延伸及探討,我也自我研發一些方法,不敢掠美與藏私,特此提出一、二與大家分享。至於Lab色彩模式的基本應用(雖是基本,卻令人驚艷),讀者可參考Photoshop LAB Color原著,大陸翻譯本稱為LAB修色聖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路上覓得。我在「雕光琢影-鄭國裕的影像編修學堂」一書裡,也有提綱挈領的說明,故不贅言。
Lab混合模式的應用
               Lab色彩調控的基本技巧裡,將RGB影像利用「影像\模式\Lab色彩」,或「編輯\轉換為描述檔」的方式,轉成Lab模式後,於色版面版,選取L色版,再選擇「影像\套用影像」,於對話框內:來源的圖層選合併,色版選L,混合模式選覆蓋或柔光(二)。如此可加強L色版並且增加更多的細節和對比。然後利用同樣方法,分別施於ab色版,可以增加影像鮮明的色彩效果。(圖三)
:「套用影像對話框內的設定。
三_1為原稿
三_2Lab模式使用套用影像後的效果。
                 若在套用影像時,交互選用不同的色版或混合模式,則其變化效果更是無限。若再調整不透明度,及使用到遮色片或圖層混合模式、圖層選項等,更可做到微妙的色彩、色調效果。(圖四)
:只是交換色版及將混合模式改為線性光源的效果,沒做其他微調,便有驚豔的色彩效果。
Lab的色版轉換
                 RGB影像轉成Lab色彩模式後,分別選擇單一色版,然後執行「影像\調整\均勻分配」指令,便可產生三種不同的色彩、色調效果。(圖五)
五-1:原稿
圖五-2:對L色版執行均勻分配的結果。
圖五-3:對a色版執行均勻分配的結果。
圖五-4:對b色版執行均勻分配的結果。
        同樣,可以選擇單一或複合色版,然後執行「影像\調整\負片效果」指令,便可以產生四種不同的色彩反轉效果(圖六)。連同上面的三種效果,總計便有七種不同的色彩效果。
六-1:對Lab色版做負片效果(反轉)
圖六-2:對L色版做負片效果(反轉)
圖六-3:對a色版做負片效果(反轉)
圖六-4:對b色版做負片效果(反轉)
圖層的混合應用
(1)、先將影像施以如上的效果,然後再將其中某幾個效果圖層,拉回重疊於原始影像上作混合模式的處理。
(2)、作如上所提的Lab效果圖層,可以先作高斯模糊,再使用圖層混合模式,混合模式可選用覆蓋或柔光。
(3)、以ab色版作反轉或均勻分配者,因顏色差異較大,可套用顏色混合模式。
(4)、作反轉效果的色版,於轉RGB模式後,可用差異、減去等混合模式。再調整不透明度,以獲得適當的強度。
(5)、最後,以圖層遮色片,塗回所要的細節或做微調。
        若要更進一步的繼續探索下去,可將處理完的影像平面化後,以新的圖檔,再複製圖檔,反複使用以上所提的方法,以不同的Lab效果圖層執行創作的運用,便可產生無數的可能性。(圖七)
七-1:原稿
圖七-2:使用上法混合應用,所產生的效果。
結論
                 利用影像處理軟體做創作,一方面要掌握各種指令工具的內涵,依循操控的邏輯法則;另一方面頭腦思維要靈活,不要受限於軟體,自然就很容易開發出新的應用方法,而這也正是影像處理好玩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