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his Menu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雕光琢影11-2 濾鏡的應用

方法二:以精細的色版控制景深效果
    要想很細膩的製造景深效果,必須很細心的製作精細的色版做為遮色片。
1、於色版面板,新增色版,作為景深控制用的遮色片色版用。
2、把握黑色會清楚,灰色依深淺而有不同的模糊程度,白色會全模糊的原則。以選取、填滿或使用不同深淺的黑白筆刷,製作局部所需的深淺,以製作景深控制用色版。(11-16)
11-16:先分別製作(A)前景的雕像、(B)中景、(C)背景的色版。再組合為(D)最後完成的遮色片用色版。

3、執行濾鏡\模糊\鏡頭模糊,於來源處載入所做的色版。可以看到前景雕像清晰,而愈往後面愈模糊。(11-17)
11-17
4、改變模糊焦距,可以看到景深的清晰分佈,由前景的雕像移到中景的文字處。(11-18)
11-18
5、於反射的亮部先設定臨界值為253(設得太高,亮部會過度),再設定亮度的數值,數值調愈大愈亮。在上面的中間我故意畫的兩個白點,產生兩個六角型的光圈光斑。(11-19)
11-19:紅色箭頭處產生兩個光斑。
6、於光圈處更改光斑的形狀為五角形(11-20-A)、葉片凹度設為100時,光斑呈現圓形(11-20-B)、將光斑旋轉成不同角度(11-20-C)
11-20:光斑的設定。
7、設定雜訊後,完成(如圖11-21)
11-21:左邊為原稿,右邊為製作景深效果後的作品,請比較。
影像的銳利化
一、 數位影像必需做銳利化的原因
()、數位影像因為是像素結構的關係,所以在運算邊緣時,先天會產生一帶灰的中間像素,致使像素降低了邊緣的銳利度。(如圖11-22)像素在記錄邊緣時,點1由背景的黑色所組成,點2在花瓣的邊緣上由花瓣的白色所組成。點3是實際交界的邊緣。點1的像素紀錄點1為黑,點2為白,點3不能記錄一部分白和一部分黑,因此像素會記錄為一個灰色的色調。
11-22
 ()、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只能測量光線的強度。顏色是由感光元件上方的顏色濾鏡所組成,每個像素都只能感受RGB光線的某一種顏色,再由軟體為每個像素計算出一種顏色,此稱為拜爾插值。拜爾插值同樣會在邊緣處插入一個中間顏色,而導致銳利化的降低。
()、在影像處理軟體裡編修影像,也會降低影像的銳利度。
二、銳利化指令如何工作
    銳利化是恢復由於數位攝影或影像處理時所造成的銳利度損失。銳利化指令所做的是使邊緣深色的地方更深而淺色的地方更淺,也就是使用增加邊緣對比的方式騙取眼睛,使邊緣看起來更銳利化。(11-23)所示,A圖是眼睛所見的邊緣,上圖可見色調轉換是直接的。下圖是邊緣的色階分布圖,也是陡峭的,這被視為銳利化的邊沿。B圖是數位相機所攫取的影像,顯示邊緣交界的色調是漸進的,已經產生銳利化的損失。C圖是使用銳利化指令後,加深和加淺邊緣交界處,使更深的邊緣和更淺的邊緣被強化。
11-23:三種銳利化的邊緣
遮色片銳利化(UnSharp Mask簡稱USM)是如何工作
    遮色片銳利化是傳統印刷製版業常使用的銳利化方法他是使用模糊的Mask(遮色片)來增強影像邊緣部份的銳利度,故名UnSharp Mask數位USM銳利化借鏡於傳統,先建立一個原始影像的複製圖層,並將他變模糊,再計算兩者之間色調值的差異,藉此找到具有高對比的地區(11-24)。並且在亮的一邊提亮,同時在暗的一邊弄深,透過增加影像邊緣的對比,來增加影像的清晰度。銳利化指令不會增加影像解析度或者細節,他們只能在已經存在的細節邊緣增加對比。同樣,失焦的影像因為找不到邊緣,所以銳利化指令無法使失焦或模糊不清的影像變得更清晰或銳利。
11-24顯示USM如何找到高對比的區域。A影像,我使用2個像素的高斯模糊做柔邊。B是複製A影像後作5個像素的高斯模糊。將AB兩個影像疊在一起,透過減去混合模式,產生C影像清晰的邊界(我有使用色階提亮),讀者可自行實驗看看。USM一旦找到高對比的地方,便能增加這些地區的對比以增加銳利度。
■ 一般銳利化的考量
一、評估銳利化時,只有兩種螢幕顯示是有意義的︰100%50%100%顯示實際的像素,有利於決定銳利化時使用什麼強度。不過,100%無法完美顯示將來噴墨輸出所看起來的效果。對此,50%是更好的選擇。其它的顯示比例,因為都會使用去鋸齒處理,所以都不應該被使用於銳利化程度的評估。
二、以50%的顯示比例來看,使用噴墨印表機輸出時,銳利化要做得比在螢幕上所看到的稍微過度些。最後的解析度評估還是在印刷品上做,經驗會讓你培養出感覺,以判斷準備列印的影像要做多大的銳利化。
四、銳利化工作在整個工作流程的越後面做越好。因為編輯或插值影像,可能降低影像的清晰度,銳利化執行得太早,可能在編修後又降低銳利化。
五、最佳的銳利化設定決定於︰1、擷取設備(數位相機或軟片掃描)2、影像內容(細緻或寬鬆的細節)3、輸出裝置(噴墨或印刷等)4、列印尺寸。
六、銳利化處理是一種不可逆的有損操作,銳利化過渡,會使影像邊緣過渡生硬、產生光暈、甚或出現有色雜訊。因此銳利化寧可不足,不宜過渡;並且盡可能保留未銳利化的原始檔案。
    基本的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遮色片銳利化會尋找影像中色階突變的區域(如邊緣),藉由提高其對比使影像銳利化。
一、開啟檔案,在放大工具上雙敲擊,或按Ctrl+Alt+0,將影像放大為100%
一、 選濾鏡\銳利化\遮色片銳利化。出現對話框:
()、總量:是銳利化的強度,典型設定範圍為50%-150%,低於50%,看不出效果,高於150%可能產生過度銳化的問題(依半徑、臨界值之設定而定),最好在150%以下。注意:過度銳利化,實際上會損失一些影像細節,而不是提升它。
()、強度:以中文翻譯來看,強度與總量很容易混淆。若是看強度的英文是Radius(半徑)就很清楚其意思,他是設定邊緣銳利化的幅度,數值小只銳利化邊緣附近,數值大銳利化邊緣的範圍就較大。大部分情況使用1.0,可以試著使用0.幾或2,最多到45就有點過度了。
()、臨界值:是界定在某一色階以下的影像不被銳利化,而保有原影像的色調,數值愈低銳利化的效果愈強,內定為0。若數值愈高,銳利化效果愈弱,所產生的斑點雜訊也會減少。 (11-25)
11-25:遮色片銳利化對話框。
    遮色片銳利化設定不當或過度銳利化,會產生三種問題:一是產生雜訊。二是於邊緣產生光暈。三是產生色偏。(11-26)
11-26:右圖為銳利化過度,或設定不當所產生的問題影像。
    調整遮色片銳利化時,先決定強度,再決定總量和臨界值。
    強度控制邊緣對比的強弱或光暈的抑制,當影像細節越好時,強度可設得越小以產生細節。而細節較平時,強度的要求就越大,以強調輪廓。(11-27)
11-27:左:影像細節豐富,強度可設小些。右:表面有柔和的細節,強度可增大。
    當調整強度及總量,畫面產生粗糙的雜訊時,可增加臨界值的數值以抑制雜訊。而若邊緣產生有色光暈,則宜降低強度的數值。
    使用遮色片銳利化的原則是在提高邊界反差的同時,控制雜色和雜訊的產生,儘量保留過渡的層次和細節。
智慧型銳利化
    智慧型銳利化濾鏡使用新的運算規則,以獲得較佳的邊緣偵測並減少銳利化光暈,是改進銳利化的一種選擇。智慧型銳利化有總量和強度控制,其功能類似USM。但有兩個主要優勢使智慧型銳利化超越USM銳利化。
第一個優勢是有移除選項:不同的移除選項使用不同的銳利化演算規則,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銳利化效果。「高斯模糊」是使用於USM的標準模糊,其結果類似於USM的效果。鏡頭模糊產生可察覺的銳利化與一個更小強度的銳利化效果。對具有良好細節的影像特別有用。動態模糊用以改進因相機或主體移動所造成的模糊效果,角度是用以設定動態模糊的移動方向。
「精確」選項,會增加銳利化的準確度,但是將降低電腦的運算速度。(11-28)
11-28:智慧型銳利化的移除選項。
第二個優勢是允許攝影者為中間調、亮部和陰影區域設定不同數量的銳利化:智慧型銳利化用法與USM相同。首先對中間色調作銳利化的強度和總量設定。調完中間色調,可單獨再調陰影、亮部的銳利化。
淡化量:調整亮部或陰影中銳利化的程度。
色調寬度:控制銳利化在陰影或亮部中,作用的色調範圍。使用較小的數值,就會限定只調整較暗或較亮的區域。
陰影比亮部地區有更多的雜訊傾向,因此不用刻意銳利化。 (11-29)
11-29:智慧型銳利化的陰影與亮部的銳利化選項。
銳利化的相關注意事項與提示
一、可將銳利化使用於不同的圖層上,以保持調整彈性:如調不透明度以控制作用量,增加遮色片以局部控制,甚或刪除銳利化圖層重做。
二、銳利化會提高影像的對比度,如果發現亮部或陰影對比過度時,可以使用圖層混合選項的滑桿控制亮部或陰影不被銳利化。
三、銳利化影像時,可採用多次少量的方式。如第一次先利用銳利化校正擷取影像所造成的模糊,然後在做色彩色調或調整影像大小之後,再次做銳利化,以針對輸出媒體增加銳利化的程度。
    明度銳利化
只針對影像的明度作USM銳利化,可以避免因為銳利化出現有色雜訊、色偏。
一、RGB銳利化
1. 複製圖層。
2. 使用USM銳利化。
3. 圖層的混合模式修改為明度。或執行編輯\淡化,於對話框的模式選明度。兩者的意思都一樣。
註:1、不論使用圖層或淡化,可改變不透明度以控制銳利化強度。
    2、也可以使用對比類混合模式,如柔光;效果要強則選覆蓋、實光等。
二、Lab銳利化
1、複製圖層。
2
、選影像\模式\Lab色彩,將影像由RGB模式轉為Lab模式。
3點選明亮色版,並使用USM銳利化。可做兩次銳利化,如一次總量100%、強度0.6和第二次總量80%、強度0.3
4、轉回RGB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