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his Menu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雕光琢影11-3 濾鏡的應用

    人像的銳利化
      人像銳利化的要求與風景、靜物等題材有所不同,人像在提高銳利化的同時,對臉部皮膚、毛細孔、小紋理等不宜作銳利化處理。因此處理流程需分開這兩部分,做各別處理。人像銳利化之前,宜先對人像進行美容、修相等編修。

方法一:色版銳利化
         此方法使用於專業時尚攝影師及修相師,想銳化人像又不想粗化皮膚或其他紋路之方法。因為在人像的紅色色版包含最少的邊緣細節,銳化對皮膚質感影響最少。反之,藍色色版則會增強紋路。因此,找最亮、雜訊最少的色版,作銳利化。
1、 於色版面板,按Ctrl鍵,點擊紅色色版,得到一個選區。(11-30)
11-30
2CtrlShiftI鍵,反轉選取選區。
3、按CtrlJ鍵,複製選區為新的圖層。(11-31)
   
   11-31
4、對複製圖層,進行USM銳利化。並增加一個遮色片,將不需要銳利化的地方以黑色筆刷塗抹掉。最後,將此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明度。(11-32)
 11-32
方法二:邊緣銳利化
1、 選影像\模式\Lab色彩,將影像由RGB模式轉為Lab模式。然後按Ctrl+J複製圖層。
   註:也有人直接使用RGB模式,不作轉換。
2、 到色版面板,點選明亮色版,以滑鼠壓著拉到下方新增色版處,複製明亮色版。(11-33)
11-33  
3、 濾鏡\風格化\邊緣亮光化,調寬白色邊線,平滑度設最大。(11-34)
11-34
   註:若使用濾鏡\風格化\找尋邊緣,需按CTRL+I(負片效果)作反轉。白邊不夠寬時,需使用濾鏡\其他\最大,以增加寬度。
4、增加對比,去除中間調。
5、作高斯模糊,使邊緣柔化自然。
6、按Ctrl點選該色版(11-35-1),或選下方載入色版為選取範圍按鈕。
11-35
7、回到正常LAB色版,回到圖層。(11-35-23)
8、選圖層下方「增加圖層遮色片」按鈕。(11-35-4)
9、點選遮色片左方圖示(11-35-5),執行濾鏡\銳利化\遮色片銳利化。
10、改變圖層不透明度或以黑白塗繪遮色片做微調,如圖衣服處要銳利化,所以塗白。
11、完成後,平面化圖層,轉回RGB模式。(11-36)
11-36:左邊為原稿,右邊為銳利化處理後的影像,衣服、五官及頭髮皆有銳利化效果。
■ 風景的銳利化
方法一:使用顏色快調
其優勢有二:第一個優勢是銳利化被使用在一個單獨的圖層上,可日後編修、刪除。第二個優勢是顏色快調銳利化主要使用於邊緣,可保護更光滑的區域防止被銳利化。
1、開啟圖檔,複製圖層。
2、執行濾鏡\其他\顏色快調,數值設定較低,銳利化較精緻,但效果較弱。可設定高些再微調。
3、於複製圖層,將混合模式改為覆蓋柔光等。以圖層不透明度調強度,直接以黑、白在圖層上塗繪,越近50%灰,越無效果。
方法二:使用邊緣銳利化
    如上述人像的邊緣銳利化方法,但因為風景具有較多的紋理細節,所以需使用具有最多細節的色版作為找尋邊緣的基礎。通常紅色細節很少。綠色版有更好的細節。藍色有很好的對比細節。
其作法:
1、複製兩個圖層。一個新圖層為單色圖層,另一個圖層為銳利化圖層。先隱藏銳利化圖層,選單色圖層。
2、先使用色版混合器,將圖層轉黑白。其優勢是攝影者可以從每個色版選擇出所要的細節,把滑桿移到右方增加那個色版的細節量。相反,把滑桿移到左側減少那個色版的細節量。如綠色和藍色的滑桿被移到最遠的右邊,以獲得最大數量的細節。紅色滑桿移到左側,因為紅色版細節相對較少。
轉成黑白後,依上法處理為只有邊緣的黑白影像。
3、於色版面板,按Ctrl+點選黑白邊緣影像的RGB色版,為選取區。
4、於銳利化圖層,新增遮色片。選取區轉於遮色片。
5、銳利化左方圖檔。其圖層結構(如圖11-37)
11-37
消除銳利化的白邊
    同時具有深、淺景物的影像,兩者所需的銳利化常會有所不同。若銳利化太多,常會在黑暗的輪廓線邊緣產生白邊。此時,要使用兩個銳利化圖層,並且各使用不同的混合模式。讓銳利化分別控制淺和暗的輪廓。
一、複製圖層,命名暗銳利化圖層。
二、使用USM銳利化,馬上選編輯\淡化,於對話框內的模式選「明度」混合模式。(11-38)
11-38
三、於圖層混合模式選「變暗」混合模式,原來銳利化過度所產生的白邊,明顯的被過濾消失掉。(11-39)
11-39左圖:銳利化過度產生白邊。右圖:使用變暗混合模式後,白邊明顯的被過濾掉。
四、由暗的銳利化圖層複製為新的圖層,將混合模式改變為變亮。依需要調整兩個圖層的不透明,使保有銳利度同時消除白邊光暈。(11-4011-41)
11-40:兩個銳利化圖層,分別設定不同的混合模式及不透明度。
11-41A為原稿。B為使用USM銳利化後,產生白邊。C為使用變暗混合模式,消除白邊。D、使用變亮混合模式的銳利化圖層。
    更複雜的做法是亮、暗輪廓的銳利化,分別使用不同的銳利化方法,再切換成變暗或變亮混合模式,如此可得更精確的銳利化。
註:Photoshop CC在濾鏡\銳利化選項裡,新增有防手震功能,可以針對因慢速快門所產生的模糊做校正。
去除雜訊
  數位攝影的雜訊産生因素頗複雜,如拍攝時機體升溫效應、感光元件上的殘留能量、以及機身零件本身,甚或來自外界的電磁波干擾,都有可能產生雜訊。一般是由於數位攝影時ISO值設定過高、曝光不足或是長時間曝光所致。
一、Photoshop的減少雜訊濾鏡
    影像的雜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明度雜訊,另一種是色彩雜訊。明度雜訊使影像看起來有顆粒或斑點狀,而色彩雜訊會讓影像看起來有雜色斑點。因此,Photoshop的減少雜訊濾鏡,就是一方面要抑制這兩種雜訊,同時要盡可能的保留影像的細節及銳利度。
執行濾鏡\雜訊\減少雜訊指令,開啟「減少雜訊」對話框(11-42)。基本的設定選項如下:
11-42減少雜訊對話框裡的「基本」選項。
()、強度:控制使用於所有色版的明度雜訊減少量。
()、保留細節:保留邊緣和影像的細節。值愈高可以保留的細節愈多,但相對去除明度雜訊的量也最少。故宜在強度和保留細節兩者之間求其平衡,以減少雜訊量。
()、減少色彩雜訊:移除隨機的顏色像素。值愈高,色彩雜訊減少的量愈多。
()、銳利化細節:提高影像的銳利度。移除雜訊會使影像銳利度降低,可於事後使用其他銳利化濾鏡,增加影像的銳利度。
()、移除JPEG不自然感:移除因使用較低品質的壓縮設定導致影像區塊化的不自然感以及光暈。
影像的明度雜訊大多集中在某一、兩個色版中,通常是藍色的色版。要消除特定色版的雜訊,可選擇「進階」,然後分別調整每一個色版的雜訊,針對單一色版做調整,比對所有色版進行整體校正更能保留影像的細節。(11-43)
11-43:於進階選項,選擇雜訊最多的藍色色版,將去除明度雜訊的強度設到最大,而保留細節設到最小。
二、Camera Raw的雜訊減少
()、於Adobe Bridge找到要去除雜訊的圖檔。
()、按Ctrl+R,開啟JPG檔案於Camera Raw 6.1,選「細部」標籤,一面觀察影像,一面設定「雜訊減少」選項的各滑桿。其使用方法與Photoshop的減少雜訊指令類似,但似乎其運算方法較新,所以效果較佳。(11-44)
11-44
三、使用去除雜訊外掛濾鏡:
以往Photoshop去除雜訊的功能並不好,所以常藉助於其他廠商所研發的外掛濾鏡。去除雜訊的外掛濾鏡頗多,其中最有名的有Noiseware ProNeat ImageNoise Ninja PluginQuantum Mechanic Pro等。
在此我使用曾獲獎的Noiseware Pro外掛濾鏡,直接使用其人像去雜訊的內定值去雜訊。(11-45)
11-45Noiseware Pro外掛濾鏡介面
    比較上面三種去雜訊的方法所產生的影像,發現使用Photoshop自帶的「減少雜訊」指令,所做的效果最差,雖然去除明度雜訊的滑桿已調到最高,仍然還有明顯的明度雜訊(11-46-A)Camera Raw 6.1以後,去除雜訊的效果,已逼近外掛濾鏡的效果。在不需額外添購外掛濾鏡的情況下,已可滿足需求(11-46-B)
知名的去除雜訊外掛濾鏡,確實有其優越的表現,以Noiseware而言,除預設外,還提供14種預設給影像調整用。且能針對使用的影像、偏好,自我學習產生去除雜訊的描述檔。其所處理的去雜訊影像為三者中最優者(11-46-C)
11-46A為使用Photoshop的減少雜訊指令。B為使用Camera Raw的雜訊減少選項。C為使用Noiseware Pro外掛濾鏡的預設。
    外掛濾鏡的安裝
Photoshop自帶的濾鏡,內定的安裝路徑在Program Files\ Adobe\ Adobe Photoshop CS*\增效模組 (Plug-Ins)。濾鏡檔案的副檔名為.8BF
要安裝額外的濾鏡,首先要在Photoshop的編輯\偏好設定\增效模組對話框內,指定額外的增效模組檔案夾路徑。(11-47)
註:Photoshop CC不用在偏好設定內指定額外的路徑。
11-47
外掛濾鏡安裝的方法有三種狀況:
一、若由網路下載的自由分享或陽春濾鏡,檔案可能只有一個.8bf檔,若濾鏡所用的位元數符合作業系統的位元數,只要將濾鏡拷貝到安裝路徑便可。
二、有執行安裝的.exe檔案,如setup.exeInstall.exe或如55mm7ps(濾鏡名).exe等,在執行安裝過程會要求指定所要安裝的路徑,此時就要指定到如上所述的,額外的增效模組檔案夾位置。如此,安裝後才能在Photoshop 的濾鏡選單下看到所安裝的額外濾鏡。

三、有些販售的商業外掛濾鏡,就像成熟的軟體一樣,會自己建立或找到安裝路徑。一方面會安裝在Photoshop的濾鏡選單下,同時也會像一般軟體,可單獨使用,不需靠Photosho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