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his Menu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色彩的學習(研究)方法一


()生活學習色彩以自然為師,人文時尚為本。
    色彩與人共同依存已數千年,造物主將色彩賦於自然萬物,自古便成為中西畫家所師法的樣本。當藝術家觀察自然界所存在的色彩樣本,最後都將淬煉成自己的色彩風格。我常跟學生說,色彩學並不是理論,而是生活實證的結果,我們可以說整本色彩學裡的色彩原理、原則,或色彩調和理論與配色原則等,都是由人與色彩共處的歷史中,逐漸篩選建立起來
的。舉個例來說,在西門町來來往往的人群,即使是各種大紅大綠的顏色交錯並呈,我們看到的卻無一點違和感;但如果換成寫生呢?老師可能會說這裡畫得太亮了,那裡的顏色太艷了。為何存在於自然界的顏色沒有問題,而繪畫上的配色會有問題?主要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好好觀察自然界的色彩是如何存在。在自然的環境中,色彩會很自然地融入於光影與色調中。                      當人群在光線照射下,照到光線的地方,色彩會整體加亮(等於加白),沒照到的地方整體會加深(等於加黑)。而若是在遠方的景物,整體色彩會統一在大氣或霧氣下(等於整體加白、加灰或帶些色調)。而在建築物的陰影或走廊裡,則是籠罩在灰或深色調。又或黃昏時分,景物整體壟罩在金黃的光影中,這些都是色彩學裡的色調在自然界裡很容易發現的樣貌。
在色彩教學中,我曾讓學生隨選一片葉子,然後用顏料盡可能的調出葉子的顏色。調過的人就會發現,原來一片看似綠色的葉子,不僅僅是綠色,而可能要加上四、五種顏色,甚至是加橙色、加紫色。才可能產生與自然界的色彩近似的顏色。換言之,大多數人對自然存在的色彩現象是視而不見,或說沒有好好觀察,所以才會在面對自然寫生時,使用不經混色的綠色。如果看一片葉子,能找出它含有那些顏色,想想可能用哪些顏色可以調出來。久之,就會慢慢瞭解自然界色彩的豐富性。
色彩是有生命的,每個顏色都有一段與人相處的歷史。同時,色彩是變動不羈的,在某些時代不討喜的顏色,在另一個世代,可能成為尊貴的代表色,甚或成為流行色,如黑色便是如此。因為色彩是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常說他像流行音樂的曲風一樣,這一刻您不喜歡的顏色,或您認為唐突的配色,相處久了,看多了,也就會慢慢由排斥到接受,甚而變成喜歡。就色彩嗜好而言,對色彩產生好惡的感覺,常因民族、時代、風土、環境、教育、習慣、性別、年齡等而變化,通常影響色彩嗜好的因素有三︰
1.個人嗜好20%。
2.自我與環境的調和40%。
3.追隨流行40%。
故影響對色彩嗜好的最大因素是時代與環境氛圍所以,生於當下的我們,更要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環境及時代的色彩。要認識時代的色彩,可以從流行時尚、流行色,當代藝術的色彩樣貌、社會人文的色彩呈現,去觀察、體會。逛街時可以看看櫥窗展示、流行時尚服飾、精品店的名品等。有空看些藝術展覽,認識一些不一樣的色彩。更可利用網路,海闊天空的接受色彩的洗禮。多看,加上有意識地去認知色彩,久之便會體會色彩的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