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his Menu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色彩的產生(二)


色彩的產生2__物體色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各種物體色彩,都來自於該物體對光線的反應結果。所以依據物體的特質,我們所看到的物體色主要有三種型式︰
1、光源色:
               是來自於本身會發光的物體,如霓虹燈、螢火蟲,這些光源直接刺激到眼睛,形成色彩,稱為  光源色  

色彩的產生(一)


                自古以來,人就生活在五彩繽紛的彩色世界裡,但對色彩的認知,早期還是偏於形而上的思維,直到17世紀,人們才發現顏色是來自於光線。這是在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以三稜鏡分解太陽光,發現看似無色的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連續的有色光線所構成。同時,他又將這些色光透過凸透鏡還原回白光,以科學的方法證明我們日常所見看似無色的光線,是由各種色光所構成。

色彩的學習(研究)方法三

自我學習:善用網路資源
        我常跟學生說:想成為藝術家、設計家或攝影家,自我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途徑。當您修為到某一個高度時,已經沒有人可以再教您了,一切全靠自己。因為只有您自己才知道在創作或自我修為上您要往哪兒走您的

色彩的學習(研究)方法二


拓展色彩感覺:記憶色彩、分析名作、媒材體驗與實作
                色彩感覺的培養與自我訓練有很多方法,日本色研及色彩管理知名廠商X-rite都有販售色調測試的商品,用以評估個人識別色彩的能力。

色彩的學習(研究)方法一


()生活學習色彩以自然為師,人文時尚為本。
    色彩與人共同依存已數千年,造物主將色彩賦於自然萬物,自古便成為中西畫家所師法的樣本。當藝術家觀察自然界所存在的色彩樣本,最後都將淬煉成自己的色彩風格。我常跟學生說,色彩學並不是理論,而是生活實證的結果,我們可以說整本色彩學裡的色彩原理、原則,或色彩調和理論與配色原則等,都是由人與色彩共處的歷史中,逐漸篩選建立起來

我與色彩交往的歲月


                與色彩為伍50餘年,從懵懂到領悟是段漫長的道路,若不是從事色彩學的教學,雖然是美術系科班出身的我,對色彩的認知可能還是會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半調子。我覺得是歲月、是人生歷練、是自我實踐,才讓我漸漸知道色彩是甚麼。
                第一次接觸色彩學是在師大美術系大一的色彩學課,任課的是曾經擔任創系主任的莫大元老師,他因為是留日習藝,所以所教的全是日本色彩體系那一套。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